《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做好对学生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翻译评价的引导培养,通过对翻译评价和翻译能力关系的概述,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和运用翻译技巧。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评价和翻译能力的关系,并对翻译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并具体分析了培养学生翻译评价能力为主体的翻译教学实践。
1 翻译评价和翻译能力的关系
开展实际的翻译评价和翻译能力间的分析研究,应该要明确翻译评价的主要特点,评价更多的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一项事物,所采取的某一行动和做出相应选择的基础,评价更多的是一项事后活动,并不是单纯的事前活动,评价更多地表现出人类活动与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有效统一。人类开展物质活动,并不是盲目开展的,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为了实现这项事物的有效完成,应该要结合和遵循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确保活动得以有效实现。评价是针对行动开始前,活动执行者对这项活动涉及的相关要素做出的全面考量,并且根据其所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相应的预见和权衡,并以此实现行动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有效协调,确保事物和活动发挥出最大价值。
通过对评价的调查研究,冯平对评价做出如下定义: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他将评价定性为一种观念性活动,也就是表示评价更多的是在行动前,行动执行者的思维和权衡过程,这种思维方式和权衡过程更加符合人类的生活实际。所以通过相应的评价活动,能够为主体带来诸多过程,并且包括了更加丰富性和多样化的结果,评价能够为主体带来丰富的价值,通过价值把握能够作用到行动实施者本身,根据这种定义,我们能够总结出翻译评价的相关内涵,翻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根据所翻译的内容对其做出相应预估和衡量,并根据实际的译文内容,获取到翻译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应该要把握好翻译者与后续阅读者间的关系,翻译者是翻译行动的执行者,但是真正的价值主体是译文读者。另外,译文读者是一个间接受益者,只有当译文读者对翻译者翻译的文章有认可,才能够说明翻译者的劳动得到相应的社会回报。翻译评价往往是以翻译目标的实现为导向;其更多地表现出事前行为;翻译评价是由翻译者自我做出的一种实施活动,其中也能够看出是翻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结果的预估和相应的权衡过程。
评价行为在翻译过程中无处不在,这主要是由于翻译过程本身也需要做出更加多样化和自主化的选择决策。翻译更多的反映出选择,其中也能够看出是翻译者的研究所体现出的能动性特征,同时翻译过程也具有多义性和多价性,这主要是由于后现代主义中,翻译者必须要做出相应的选择。翻译决策能力能对翻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能力由多种要素构成,但从实际的要素分析可知,其决策能力和转换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关键。
翻译决策在翻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出正确的翻译决策应该要基于适宜的翻译评价基础所达到的,所以也就应该要对多样化的翻译情境和其中的翻译目标进行科学细致把握,并确保翻译评价发挥出自身的价值,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翻译评价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理解和把握翻译情景,然后做出准确的翻译决策,为开展翻译实践培养和后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2 翻译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
针对翻译教学,应该要做好对翻译评价的把握,注重做好对翻译评价的细分,其中要做好翻译道德评价和翻译审美评价以及翻译功利评价。翻译审美主要包括对原文的审美把握和翻译过程的审美重构以及译文的审美效果呈现。针对翻译中的审美教育,应该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帮助学生提高语言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做好对叙事的美育教育,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增强对翻译的鉴赏能力,将美育教育引入到翻译教学中,注重把握好翻译道德评价和翻译功利评价。
2.1 翻译道德评价
翻译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做好翻译道德评价的指引。翻译道德评价主要是结合社会道德和翻译职业道德,对翻译者在翻译评价时的道德心理状态的评价,为翻译者提供更加完备的道德指引,并拟定相应的道德准则。